殷学军工作室三年规划
总体目标:
为进一步深化学前专业理论课堂教学改革,加快学前专业理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步伐,促进我县学前专业理论教师专业成长,全面实现“一深化两提升”工作目标。
具体目标:
1.打造一支专业理论学科骨干团队,培养市级骨干教师5名、市级名师1名、县级骨干教师10名、县级名师或学科带头人3名。
2.创建十堰市乃至湖北省优秀名师工作室。
3.研究学前专业理论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省级课题。
4.在西教之家开辟学前专业理论“名师工作室”专栏,使之成为集工作动态发布、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于一体的平台。
任务要求:
1.每学年送教下乡专题教研活动至少两次,成员主讲公开课不少于一节。
2.工作室成员每年至少承担1次专题讲座或学科培训。
3.工作室成员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一项,每学年撰写并发表1—2篇有质量的学科专业论文。
4.工作室成员每学年帮扶青年教师不少于2人,指导或研究与专题相关的课堂教学不少于2节,编写1篇有质量的教学设计或案例评析。
5.工作室成员每学期至少命制一份期中或期末质量监测试题。
6.定期或不定期上传教学教研信息、成果到名师工作室专栏。
7.完成教育局、教研室分配的的其他任务。
工作规划:
第一年
组建名师工作室。选拔骨干成员,制定工作室章程及相关制度建设。工作室成员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,有计划地制定出本人的三年发展规划,明确今后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步骤。
2.组织工作室成员培训学习,汲取营养。
3.组织成员认真研读1-2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,做好读书笔记并交流学习心得。
4.组织工作室成员举行2-3次送教下乡活动。
5.组织工作室成员立项市级以上课题,填写立项书。
第二年
1.扎实开展专业研修活动,个人研修与团队研修相结合,努力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。
2.依托西教之家网站建立工作室教育教学活动资源库,供大家交流与讨论,在提升教学素养的同时,增强网络资源共享。
3.开展2——4次专题教研活动,比如报告会、名师论坛、公开教学、专题讲座等。两年内把本工作室建设成市内知名工作室。
4.组织成员认真研读1-2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,做好读书笔记。
5.承担1个省级课题研究,承担一次公开教学课,确保有1篇质量较高的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。
6.积极撰写教育论文,争取1-2篇在省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,核心刊物上发表至少2篇论文。
第三年
1.骨干成员形成自己相对成熟的教学主张、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。
2.发挥成员的带头作用,带领周围的教师共同进步。
3.工作室团队组织工作室成员课堂教学汇报现场会等活动。通过专家引领、开设公开课、示范课、专题讲座、教师讲坛等形式发挥示范、辐射作用。
4.争取2名工作室骨干成员在能评上郧西县教坛名师。
5.工作室骨干成员力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,并有所成就。
6.工作室阶段成果展示,推出批精品展示课,汇编论文集、教学案例集、校本教材等。
主要措施:
1.重视学习,切实增强理论素养
围绕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研究主题,每位成员每学年必须深入研读2本以上教育专著,订阅两种美术刊物,认真写好教育教学随笔10000字以上。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,自学反思与互动交流相结合,课例研讨与专题研讨相结合。
2.加强研讨,提高课堂教学能力
工作室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,制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。工作室“结对子”教师须完成相互听课的任务,并对所指导的教师进行帮扶,帮助其解决日常教研中遇到的疑难问题。
3.积极探索,提升课题研究质量。
每位成员必须参加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负责的市级及以上课题研究,明确课题分工,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,起到应有的研究作用。须根据自己承担的工作室课题研究任务申报子课题,带动其他教师开展子课题研究。课题或子课题研究要有研究方案和过程记录,认真撰写课题报告和课题论文。
4.善于总结,推广课题研究成果。省级重点课题《小学阶段“整本书阅读”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》是本名师工作室的主要研究课题,每一位成员都必须结合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,及时总结和捕捉创新行为,外显研究成果,工作周期内每年在市级以上刊物至少发表论文1篇,三年内在CN级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或经验总结。每学年结束,本工作室都要及时总结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及工作经验。
预期成果:
1.团队发展:成就市级骨干教师5名、市级名师1名、县级骨干教师10名、县级名师或学科带头人3名。
2.教学资源:教学案例20个,开发专题性、人文性、实用性的专业理论微课资源20个,建设和完善专业理论工作室专题网站1个。
3.示范引领:每个成员每学期在全县主讲2节公开课或两个专题讲座。
4.教科研成果:完成省级重点课题研究一个,市级重点课题一项,一般课题3项;开发课程资源,辅导青年教师和学生;定期上传研究成果、阶段纪实、过程报告、阶段总结等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殷学军工作室考核方案...